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人参乌龙茶配方大全

人参乌龙茶配方大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9:48 点击57次

人参乌龙茶俗称“兰贵人”由于其具有品位的名称,被茶界通用。

,人参乌龙茶是用上等乌龙茶,与西洋参加工,精致而成,既保留了乌龙醇厚的回味,又加入了西洋参的补性和甘甜,入口清香扑鼻,舌底生津,回味无穷。

人参乌龙茶还具有提神醒脑、美容减脂、延年益寿和预防冠心病等功用。

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饮品。

它的口味甜美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乌龙茶口味甘醇,加以人参的滋养功效,常饮此茶既可品到茶的清香,又可达到保健益寿的作用。

,人参乌龙茶与一般的乌龙茶外形有很大的差异,外形光滑,泡不开。

由于其泡制手法独特,需要一定的“功夫”,故称“功夫茶”。

人参茶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甘润、喉韵强劲、参味浓郁、回甘力强,是高山乌龙茶中之佳品。

人参乌龙茶适用于花茶的爱好者以及女性朋友或儿童饮用。

其甘甜爽口的滋味是会令大家喜欢的。

水果红茶的做法和配方窍门

要做红茶橘子水果茶,首先准备好红茶叶和新鲜的橘子。将红茶叶用热水冲泡,待其浸泡5分钟后取出,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然后将橘子洗净切片,去掉核,放入冰水中浸泡片刻。

接着把浸泡好的红茶倒入杯中,加入橘子片和冰块即可饮用。这款茶饮口感清新,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茶多酚,不仅解渴,还能提神醒脑,是夏日里的一款健康饮品。

自制红茶的做法和配方大全

1、收鲜标准,鲜叶必须有一定成熟度,以一芽二叶为主,不必要高档的芽口、一芽一叶,适合于茶农粗放式管理采摘的茶园。

2、自然萎凋,晒红萎凋程度远超绿茶、普洱茶(晒青),因各地气候不同而萎凋工艺细节有差别,以青草气去,花香显,鲜叶柔若无骨为佳,当叶片变黄,变红,萎凋工序即告完成。

3、发酵,晒红偏重于有氧发酵,有学者甚至认为偏向于氧化,轻于发酵,而其他红茶(滇红、内地红茶)都采用渥堆无氧发酵。无氧发酵的茶,叶底枯,僵,死,堆味,各类物质过快失去活性(全发酵),缺乏后期储存变化空间,不适合长期储存。

4、晒干,跟普洱晒青毛茶工艺相似,但毛茶水分要低于晒青毛茶,即晒得更干。晒后,捡剔不协调的老梗老叶,清除碎末与杂质,存放于相对隔离干净干燥的环境之中,可用纸箱、袋子装。

人参茶的做法窍门视频

人参酒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下面是一个基本的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人参(一般选用东北长白山人参)、白酒(一般为50度以上的高粱酒)、玻璃瓶或陶瓷瓶。

2. 清洗人参:将人参放入清水中浸泡15-30分钟,然后用手轻轻揉搓,去除人参表面的泥土和杂质。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 人参切片:将人参切成薄片,也可以切成小段或整根泡入白酒中。

4. 浸泡:将人参片放入玻璃瓶或陶瓷瓶中,加入白酒,让白酒完全覆盖人参片。密封瓶口,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5. 浸泡时间:一般浸泡时间为3个月以上,时间越长,人参酒的口感和功效会更好。

6. 饮用:浸泡完成后,可以适量饮用。饮用时,可以加入冰糖、枸杞等食材,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注意事项:

1. 选择人参时,最好选用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人参。

2. 白酒的选择,最好选用50度以上的高粱酒,这样浸泡出来的效果更好。

3. 浸泡过程中,要确保密封,防止人参酒变质。

4. 饮用人参酒时,不宜过量,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视频]

红茶的做法与配方

红茶的制作过程

1、采摘

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

2、萎调

将采下的鲜叶晒在鲜簟上,在日光下凉晒至颜色暗绿色。

3、揉捻

将萎调后的生叶人工揉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

4、发酵

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加力压紧,盖湿布在日光下焐晒,并散发茶香,即成毛茶湿坯。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是决定祁红茶品质的关键,发酵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下,经过发酵叶色转红,形成祁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5、烘干

将湿坯用太阳晒,遇阴雨天用炭火烘焙,至五、六成干,俗称毛茶。

6、筛分

在大茶间、下身间、尾子间分3个地理进行,全过程要经过不同型号茶筛十余种,分出各号头茶。

7、拣剔

将筛分过的各号茶中的轻片、破片、黄片、茶梗和杂物等手拣剔除。

8、包装

所有的工序完成以后,外采用木箱,内用锡箔纸,进行包装封存。

陈皮红茶做法大全

金骏眉配五年陈皮加枸杞;金骏眉5g+陈皮3g+枸杞6颗。

金骏眉:创制于2005年,是著名茶人江元勋综合各地茶友意见,邀请著名制茶师粱骏德制作的顶级高档红茶,使用传统正山小种工艺,精选武夷山保护区海拔1400—1800米的高山茶树嫩芽(独芽或一芽一叶)制成,每斤需要六万芽头六万余个,因其珍贵,故名为《金》,取制茶师傅粱骏德,故取《骏》,又因茶如眉形,故为眉,合为“金骏眉”。

本文《人参乌龙茶配方大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181283.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