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荔枝红茶叶制作全过程

荔枝红茶叶制作全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2:42 点击54次

1/5

冲洗好的杨梅,倒入适量清水,加入适量盐浸泡10分钟,将泡过淡盐水的杨梅再重新冲番舍洗干净。

2/5

洗好的杨梅放在锅里,加入500g清水和30g冰糖独板宿,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再煮10分钟。

3/5

放入10颗剥好吐脾的荔枝再煮一分钟。关火,让杨梅和荔枝在糖水中至自然冷却。

4/5

装盒盖上盖子,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

5/5

如果想冰爽到极致,可以放入冰块或是冰沙。冷藏过后的杨梅和荔枝简直是太好吃啦!

荔枝红茶制作流程视频

【自制原味奶茶】

【食材】:兰雀脱脂牛奶400毫升、红茶10-15克、纯净水400克。

【具体做法】:

1、先来谈谈食材的选择。因为奶茶对我来说是日消品,为了防止把自己喝胖,我一般选择兰雀的脱脂牛奶。兰雀是经过欧盟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的牛奶,是真正欧盟原装进口的高品质牛奶,好喝不贵性价比超高。好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进口牛奶比国产牛奶都要便宜,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内奶牛养殖通常需要大量进口苜蓿草,原奶价格高导致纯牛奶价高,加上国外牛奶本身价格就很便宜,所以,进口原奶的价格比国内原奶价格都要低。所以,兰雀牛奶一直是我家的不二选择

2、关于红茶的选择,品质越好,煮出来的奶茶味道就越好。我用的是普洱晒红茶,它是红茶的一种,其香内敛不张扬,汤质柔滑甘甜,用来煮奶茶非常好,当然,成本也不低。

3、取400克纯净水,用雪平锅煮开,水开后下红茶,煮上5分钟左右,茶色会淅出,关火,盖好,焖上15-20分钟。让红茶的味道充分溶于水中。

4、然后再次煮开,倒入400毫升的兰雀脱脂牛奶。我用的小包装的牛奶,每盒200毫升,这里用了两小盒。不喜欢原味儿奶茶的朋友,在这一步同时加入适量白糖。

5、小火煮开,煮3分钟左右,关火。

荔枝红茶的制作方法图片

1.材料准备如:荔枝酒,红茶,树莓,青柠,气泡水

2.树莓放入杯底捣出汁,放入冰块,倒入1/3的红茶,倒入荔枝酒1/3,然后倒满气泡水,放入青柠提味

3.最后树莓装饰

乌龙红茶制作全过程

1形状不同:锡兰的高地茶通常制为碎形茶,呈赤褐色。其中的乌沃茶汤色橙红明亮,上品的汤面环有金黄色的光圈,犹如加冕一般;乌龙红茶按形态分,可分为条索形乌龙、颗粒形乌龙、束形乌龙和团块形乌龙。

2口味不同:乌龙红茶是以小种乌龙茶制作成红茶,有蜜香乌龙红茶、蜜香金萱红茶于是诞生,烘培出香气中有蜂蜜香味的蜜香乌龙(金萱)红茶,喝起来甘中带甜,又不失乌龙茶重喉韵的回甘滋味; 锡兰的高地茶呈红棕色通常做成碎茶冲泡,其中乌沃茶茶汤呈橙红色明亮,味道醇厚苦涩,但回味甘甜,它的味道很刺激,有薄荷和铃兰的香味。

3产地不同:乌龙红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锡兰红茶,出产于斯里兰卡,是一种统称。

4营养价值不同:乌龙红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 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锡兰红茶可以防治骨质疏松,长期坚持效果更加明显,在红茶中加入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好。

罐装荔枝红茶制作方法

1.荔枝红茶叶的制作是很简单的,是要把新鲜的荔枝烘干成干果,这一过程一功夫红为主要的材料的,经过长时间的低温,然后就合并熏制而成了。一般来水荔枝红茶叶不管是它的采摘制作,还是它的制作冲泡方法,都是相对来说很好操作的。

2.制作荔枝红茶叶,这是我们需要准备好茶具。可把选择好的茶具先清洗干净,然后选用好冲泡荔枝红茶的水,这些都准备好的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投茶了。通常我们是每个杯子里只需要放3-5克的茶叶,或者是1包茶袋,按照水与茶的比列来加入水。

3.当我们把烧好的沸水加入杯中时,通常是要泡三分钟的,这样我们可以先闻其香,再来观察荔枝红茶叶的汤色。冲泡出来的汤色是极其的好看的,颜色很红很漂亮,一般的人都会喜欢这种汤色,有一种很暖暖的感觉。

4.荔枝红茶叶制作好之后,我们就可开始品茶了。

台湾红茶制作工艺步骤

英红九号茶树品种适合在亚热带、热带红茶区种植,特别是广东省及华南茶区种植。九十年代以来,广东茶科所逐步加强了英红九号从种苗繁育到配套种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建园要求

(1)地势:丘陵地或坡度35度以下的坡地。

(2)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4.5~6.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或粘质壤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地下水位在80~100厘米以下。

2.规划

(1)平地连片茶园规划。根据地形和面积大小,以交通便捷,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出发,规划好排水沟、蓄水池(或供水系统)、主道、支道和步道。道路规格主道一般为宽7~9米,支道宽4~6米,步道1.5~2米。每块茶园规格一般为长50~60米,宽20米。

(2)山坡地茶园规划。山坡地茶园宜开垦为等高梯级园地,梯面内侧设置水沟,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茶园每隔10~12个梯级设置一条横路,路宽1.5~2.0米,每隔40~50米设置一条纵路,路宽1~2米,横路设内沟,纵路两边设纵沟,横沟宽50厘米,深40厘米,纵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

3.开垦

(1)开垦:坡地15度以下的平缓地直接开垦,坡地15度以上,35度以下的山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开垦。梯面外高内低,梯面宽度不少于2米。

(2)植茶沟:植茶沟的行距150~180厘米,沟深50厘米,宽50厘米,沟内施足基肥,每亩下草和绿肥1500公斤,腐熟有机质1000公斤,饼肥150公斤及磷肥50公斤,回土一个月后种植。

4.种植

(1)种植时间:茶苗定植宜在11月至翌年3月,趁阴天雨后种植最好。

(2)种植规格:采用双行或单行条植。双行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30~45厘米,亩植茶苗约2000-3000株;单行植:大行距150厘米,株距45厘米,亩植茶苗约1000株。

(3)种植方法:栽植茶苗时,在植茶沟内开好定植沟(穴),将茶苗扶直,根部放入沟内或穴内,用土填实茶苗根部至不露须根,种植深度一般埋没至茶苗的根颈处为适度,随即淋足“定根水”。

5.防风林和遮荫树

(1)防风林:大面积连片种植且容易遭受台风和大风袭击的地方要求造防风林,防风林分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一般与风向相垂直,每条相隔400~600米;副林带则与主林带垂直,每条相隔100~300米。山坡地茶园在最上端的山地营造防护林,营造的防护林按园区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2)遮荫树:茶园种植遮荫树的树种可选择台湾相思树和托叶盈。种植遮荫树可以结合茶园水沟、道路设置而种植,一般茶园每隔16米种一行,株距8~10米,每亩种植4~6株。

6.茶园水分管理

(1)新种茶园在种植一个星期后,晴天天气要求每天早或晚淋水一次,此后视土壤的水分状况每隔2~5天再淋水一次,直至茶苗长出新芽。

(2)当发现茶苗或投产茶树的叶片在早晨露水干后无光泽,午间嫩叶开始呈现萎蔫状或连续出现较长时间高温干旱天气时,应对茶园进行淋水、灌溉,有条件的宜用喷灌或滴灌。

7.土壤管理

(1)梯级茶园在雨季结合其它田间工作进行梯壁维修,防止梯壁崩塌。对集雨面积大的茶园,进行经常整修、疏通防洪沟和纵横蓄水沟,防止淤塞。

(2)遮荫铺草

新种茶园第一年必须进行遮荫,遮荫材料可用遮荫网或芒箕草、山葵叶等透光好耐烂的植物枝叶,遮荫工作要求在小苗种植后一个月内完成。

茶园铺草:幼龄茶园(长1~2年)必须铺草。新种茶园铺草时间宜在6月底前完成,其它茶园可在6月或9月进行,铺草宽度一般50厘米,厚度4~5厘米,每亩用草量约1500公斤。在铺草时,要求覆盖物不与茶苗接触,以免造成对茶苗的灼伤。

(3)土壤耕作

中耕除草:茶园的中耕除草工作一般每年三次,中耕时间为春茶前(2月下旬至三月上旬);春茶结束后至夏茶前(5月上旬);伏耕(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中耕深度:幼龄茶园约5~7厘米,生产茶园约15~20厘米。中耕结合除草,幼龄茶园根周围的杂草宜用手工拔除。

深翻改土:每年或隔一年进行深翻改土一次,时间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方法:在茶行两侧深挖,沟深度一般为50×50厘米。结合深挖每亩施200~300担混合肥(由厩肥、土杂肥、饼肥混合而成)。一般深耕改土隔行进行,并每年更换位置。

8.茶园施肥

(1)幼龄茶园(指种后前两年)施肥管理。茶苗种植2~3个月后,待茶苗长出新芽时,方能进行第一次追肥,施肥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为原则,一般一龄茶园每月施肥一次,二龄茶园每年施肥6~8次。

(2)投产茶园施肥管理

基肥:基肥的施用时期,选择在秋冬季地上部分停止生长的时候施用。我省的偏北地区茶园一般适宜在12月至翌年2月前完成。施用方法:采取开深沟,在有机肥比较多的情况下,可在深耕改土时施,施肥深度50厘米,在肥料比较少时,每年可结合冬耕施用,施肥深度15~20厘米,茶园开沟施肥的位置应在茶树冠外缘垂直处开浅沟或开穴施下。

追肥:追肥的施用时间,掌握春茶萌动时期和以后每轮茶采摘完毕后施用。全年一般为3次,施用方法一般采取沟施、穴施,也可采取淋施或撒施方法,沟施或穴施深度一般掌握在10~15厘米,施后回土。采摘茶园的施肥量应随茶龄的增长和鲜叶产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多。每轮茶的施肥比例:春茶(第一轮)占全年用肥量的30%,夏茶(第二、三轮)占全年用肥量的40~50%,秋茶(第四、五轮)占全年肥量的20~30%,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

9.茶树修剪

(1)幼龄茶树的修剪(定型修剪)

方法:在茶苗出圃前或定植时,对茎粗达0.4厘米的茶苗主枝离地面10~12厘米外剪去,约过一年后茶苗长出许多新枝,此时又对茎粗达到0.4厘米或达到木质化、半木质化程度的新枝,以分支开叉处为起点,把离起点8~12厘米以外的枝条剪去。一般每隔20~25天进行一次分段修剪。分段修剪要求在茶树生长季节进行,并忌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寒冷季节时修剪,修剪后及时施肥加强管理,经过2~3年的分段剪即完成幼龄茶的定型修剪。

(2)成龄茶树的修剪

轻修剪:指茶树开始采到壮年期茶树开始衰老前的修剪。轻修剪的修剪要求:从试采到茶树封行前的修剪高度,每年提高4~6厘米;茶树封行后至开始出现衰老前,每年的修剪高度提高3~5厘米,一般一年一次,修剪时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中旬前结束。

深修剪:也叫回剪,指壮年茶树经多次修剪和多年采摘后,枝条稀疏,“鸡爪枝”多,生产能力衰退,此时需对茶树采取深修剪措施。深修剪的剪口高度以低于上年剪口10~12厘米左右为宜。茶树经深修剪后,应增施肥料并注意采养结合。

(3)衰老茶树的修剪

重修剪:原则是剪除衰退老化枝条,保留相当部分的主侧枝,重修剪的高度一般为离地面60厘米左右平剪,重修剪时期在冬季霜期后或采摘春茶后进行。

台刈:台刈对象主要是十分衰老、产量极低的茶园。台刈方法,一般在晚秋或早春将茶树枝干离地面20~25厘米一次性锯去,对霜期较长的地区则采取两次刈锯处理,第一次刈去树高的2/3,待潜伏芽萌发后再刈去剩余部分的1/3。

10.茶园采摘

(1)幼龄茶园采摘(第2年以上)。幼龄茶园的采摘应以培育树冠为原则,即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掌握采强养弱,采顶养侧,采高养低,采密养疏,采摘时留1~2片真叶。

(2)成龄茶园采摘。成龄茶园采摘技术应采取“以采为主,采养兼顾”的原则,全年采摘的留叶规范为:第1~4轮茶留1叶采;第五轮茶留鱼叶采;第六轮茶不留叶采,同时采摘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采净树蓬25厘米以下的弱枝芽叶,先发先采,采大留小,按规范采

本文《荔枝红茶叶制作全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111413.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