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庆有桐城花卉专卖店,合肥店有望在今年的茶季开业,欢迎客人。桐城花店的异地设立,无疑将提升桐城茶的外部形象,扩大消费群体。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桐城小花茶创建于明代。具有“色绿汤清兰香韵”的品质特点。《桐城风景志》中也有“味不减龙井”的记载,龙井色、香、味、形俱佳。
在现实生活中,桐城曾经存在过混合现象。据市茶叶发展中心检查发现,茶叶质量安全隐患尚未消除,农残控制有待加强;一些茶厂生产条件简单,不达标,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茶叶质量。
生活是一个魔方。20年前,茶只是普通人的“珍品”和“享受”。茶叶走进百姓家,成为生活必需品,为桐城茶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鉴于桐城花卉目前的规模和品牌,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茶叶产业的整体规模将得到提升。受“生态红线”限制,桐城茶叶发展规模将收紧,“十四五”末目标为7万亩。涉及陇绵、文昌、黄家、汤湾、大川、绿亭、青草等地,约1.1万户,茶农4.5万人。除了大型基地,大多数茶农只靠经验管理,而且更多茶农通常外出工作,根本没有管理。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由粗放经营转变为精细经营。要创新社会服务机制,推进专业服务机构建设,打造一批服务茶农和茶叶企业的“茶保姆”。同时,努力开发利用夏秋茶。
茶叶质量控制有待加强。现有无公害茶园4.05万亩,绿色茶园8000亩,有机茶园1万亩。扩大有机茶园和绿茶种植面积,大力推广SC认证。通过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确保茶叶质量。充分利用“桐城花”地理标志认证商标,规范茶叶质量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各级博览会和博览会。正如性格是一个人最难的牌一样,茶也是茶中最难的牌。
龙头企业需要成长,需要动力来壮大。现有清洁茶叶加工厂29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国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大多数农民为了自己的生产和销售,完全依靠面熟的销售。这不是长久之计,要积极推进双招聘、双引进,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鼓励茶叶龙头企业的实力,组建大型产销集团,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产业集群的格局,强化市场营销,提升桐城花卉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
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亟待解决。洋头茶园已连续两年举行开幕式。去年,书风亭是为了讲述茶的故事而建的。芦亭镇举办采茶节;孙壮志的“时间隧道”正在规划中。。。政府应积极引导茶农发展多种形式,以奖代补,推动“茶旅+民宿”、“茶旅+科研”等新型茶旅形式的融合。
本文《龙绵佳木早年成长——“桐城花”茶业20年发展历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