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村梅子青村民组村民杨英芬也在抢明茶。杨英芬家过去是建档卡贫困,男主人因为腰部受伤失去了部分劳动能力,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都在读书,生活更加艰难。“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家改造了茶园,改良了茶叶品种。近年来,我们15亩的茶园每年可以产生5万元以上的收入,彻底消除了‘贫困上限’。”他说,杨英芬挑了一篮子茶。
“这些采茶工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登记在册的贫困家庭,他们过去曾与我的合作社签署了利益联系机制协议。”“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困,”金泉茶叶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邱清泉说。现在每个工人每天大约挣130元。当工人赚钱时,我也赚钱。"
据了解,茶叶产业是景谷镇的支柱产业。2021,景谷镇采茶面积32100亩,茶叶3000吨,产值2亿元。茶农的平均收入超过2.5万元,为人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文光村:一片茶打造的“万村”
清明节后,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镇远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蒙达镇文光村切盆青群茶园的茶树在山峦间争先恐后地冒出新芽,茶园茶香四溢,春暖花开,淡绿色尽收眼底,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碧绿的海洋。
4月7日,第一届采茶节在茶山举行。在采矿仪式上,当地茶农穿着昂贵的衣服4月7日,第一届采茶节在茶山举行。在采茶仪式上,当地茶农身着彝族服饰,带着祭品,以传统的方式向祖先敬献祭品,以表达感激和利益,并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季采茶活动。
切碎盆青茶因其产地而得名,其产地以茶叶而闻名。茶树种植历史悠久,有1000多棵1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1978年,斩壶清茶被评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竹筒茶、对沃茶、茶糊等丰富的茶产品销往省内省外。目前,“镇远切盆青茶”已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商标,镇远县是打造钱家寨叶茶品牌“三叶”茶的关键。
文夼村是敖榜青茶业的核心产区,四周是茶,周围是茶。常住人口360户,其中茶叶种植户316户,茶叶种植面积5600余亩。近年来,通过“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科学规划扩建茶园中心,注重持续发展,引导当地村民树立古茶树保护意识,加强古茶园管理,提高茶叶加工水平,茶业实现快速发展,茶业收入2000万元,文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村”。
“今年的气候有利于春茶的生长,预计新鲜茶叶的产量不会很差。”公司负责人陈宗亮见证了切碎壶青茶的发展。起初,他自己采茶、烤茶、卖茶,现在他以公司的形式经营茶业。他走上了一条“茶兴”之路。
文光村有很多像陈宗亮这样的村民,因为喝茶而致富。目前,依靠茶业,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家庭有5户。
本文《在普洱市,一片茶叶使人民富裕起来》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