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来,简阳区依托茶资源,以基地为载体,以茶为主题,围绕茶产业发文,打造茶与旅游星火,“茶旅融合”融入经济发展新方式。
近日,笔者来到简阳区白塔山茶业有限公司茶园基地,我看到一株山脊绿意盎然的茶树遍布田野之间的山峦,与周围的青山相互映照,构成了一道美妙的风景线。
在茶山生产车间脚下,简阳区茶叶协会、白塔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旭芳在生产车间检查今年春茶的质量。清洁、智能的生产线持续输送新鲜采摘的茶叶。几名工人正忙于鲜叶脱脂、卷曲、干燥和智能选色的过程。“水仙白”的清香弥漫整个生产车间。
吴大钊摄
白塔山茶叶有自己的茶山1200多亩,但整个建阳茶叶面临着“岩茶做不出武夷山”、“产量不如建瓯”、“白茶影响力不如福鼎、郑和”的问题。作为简阳茶叶协会会长,蔡旭芳率先帮助当地行业寻找亮点和突破,并与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科技经济研究院合作开发了水仙白茶系列,寻求突破。
“技术和茶叶,我们的业务要迎头赶上。”蔡旭芳以“种植生态茶,生产良知食品”为经营基础,以“茶交友,茶交友”为经营方式。“实现茶叶生产的可视化、科学化和数字化管理,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来保证茶叶健康生长的模式。”蔡旭芳说。
简阳区茶叶协会会长、白塔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旭芳坦言,简阳茶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种植到科技赋能,从特色到卓越,这是简阳茶叶发展的真实写照。
小湖水仙茶基地吴大钊摄
近年来,简阳市政府全面扶持茶叶企业。为了积极协助女性创业和就业,茶叶企业全面发展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高质量发展,有效帮助企业解困解困,简阳区农村信用社启动了女性中国贷款项目,向白塔山茶业发放15万元信贷额度。
简阳市采取措施为周边村庄搭建科技平台,积极改善周边村民就业,聘请“区新村”主题活动,回归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大学生一起利用自己的商业模式,激发村民自主创新,引导农民树立健康食品安全管理意识。
简阳区已成功设立了“简阳水仙”、“简阳白茶”、“小湖水仙”、“张墩工美白茶”四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茶园占地面积约10万亩,拥有高标准生态茶园3万余亩。有68家大型茶叶企业和18家专业合作社,年产茶叶7000多吨,产值3亿多元。
2022年,简阳区成功举办了“国际茶日”系列活动和首届简阳茶业电子商务直播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积极营造国际茶日的浓厚氛围,结合简阳的文化底蕴,茶业已经从单一的生产发展到了茶旅结合。
2022年国际茶日吴大钊摄
简阳全面融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周边保护发展带建设,建设窑炉、茶具和茶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张墩白茶镇。依托小白茶文化产业园和纳西丝茶发源地盐沼山精品茶旅游线路,建设了一批茶山民宿、公共茶馆和自助茶空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旅游、休闲、生态教育等绿色产品和服务,将“水美经济”与茶业发展、旅游、健康、文化、旅游、旅游、休闲、休闲、生态教育相结合发展茶业、旅游、保健和文化传承,促进茶业、建站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这种新的产业模式不仅是茶资源和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也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新型旅游模式。”简阳区农业和农村局局长周瑞明告诉我,茶叶旅游是简阳目前重点建设的产业链。
本文《简阳:“茶文”杠杆“茶经济”》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