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茶壶和中式茶壶的区别
市面上的茶具种类繁多,按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金属茶具等几大类。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由陶土茶具发展而来的,宜兴紫砂茶具更是陶土茶具中的佼佼者。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直到今天仍在茶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用紫砂茶具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隔夜茶也不会馊。使用时间越长,茶具就越光亮,因为茶水对茶具本身也有滋养作用。传热慢,不像其他茶具一样容易烫手。紫砂壶具有吸附茶香的特性,泡养时间久的壶可以充分挥发出茶的韵香。但是最好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否则容易串味。

瓷器茶具
自瓷器发明以来,瓷器茶具就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茶具,陶土茶具也渐渐为瓷器茶具所替代。瓷器茶具可分为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
瓷器茶具没有吸水性,泡茶不串味,所以一套茶具可以泡多种茶。造型美观,泡茶能更好地把茶的色、香、味表现出来。

玻璃茶具
古称琉璃,我国从唐代就开始烧制琉璃茶具。随着技术的进步,玻璃茶具在现代已被广泛应用,因能完好地展现出茶叶的姿态、茶汤的色泽而备受好评。
全透明的玻璃材质可以完好地展现茶叶冲泡的全过程,尤其可以欣赏到花茶伸展的美姿。优质的玻璃茶壶可以用酒精炉加热而不会炸裂,也可以从冰箱里拿出来以后立刻冲入沸水。

金属茶具
自青铜器发明以后,金属茶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了唐代甚至还使用于宫廷。用金属茶具泡茶,容易使茶味走样,且其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到了现代,金属茶具已经被其他茶具所替代。

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是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茶具,早在隋唐以前就因轻便易制、对茶无污染而备受欢迎。但因竹木茶具不耐久,长时间使用极易磨损,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用于观赏。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源自欧洲,明清时期开始流入民间,但知道20世纪初期,我国才开始大规模生产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外表漂亮、轻巧,不易炸裂。传热快,容易烫手。如果搪瓷茶具露出了铁皮,还会使茶汤有异味。
陶瓷茶壶和土陶茶壶的区别
无毒。
一般白泥陶壶茶具是无毒无害的,为了满足烧制需求,烧制时温度极高,很少会出现低温釉的情况。当然,白泥陶壶也很少会用到釉。
一些无良商家为了陶壶看起来颜色鲜艳而使用低温釉,如果不上釉或者上高温釉就无毒,上颜色鲜艳的低温釉便有毒。
而一些粗陶茶壶上面类似釉的物质,其实是窑内一些其他物质(砖石渣、炉灰、石膏渣、柴木灰等物质)在高温化学反应之下产生的类似“釉”的镀层,而我们更习惯称之为窑变。
玻璃茶壶和白瓷茶壶的区别
一、按用途划分
按照茶壶的使用意图,茶壶可以分为煮茶壶、泡茶壶、凉水壶,还有专门用以茶艺表演的长嘴茶壶。
二、按材质划分
1、陶制茶壶:大致可以分为粗陶茶壶、细陶茶壶、紫砂壶。
2、瓷质茶壶:常见有白瓷茶壶、黑瓷茶壶、青瓷茶壶、青花瓷茶壶等品种。
3、玻璃茶壶:常见有物美价廉的普通浇铸玻璃茶壶、价格高昂但美观精致的水晶玻璃茶壶,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高硼硅玻璃煮茶壶。
4、搪瓷茶壶:涂有搪瓷的茶壶。5、金属茶壶:有金质茶壶、银质茶壶、铜制茶壶、铁质茶壶、锡质茶壶、不锈钢茶壶。
6、石质茶壶:玉质茶壶、玛瑙茶壶以及一些特殊石材制作的茶壶,如冰碛岩茶壶等。
7、塑料茶壶:很多凉水壶,部分泡茶壶是塑料材质。
三、按造型划分
1、据壶把造型

(1)侧提壶:壶把成耳状,在壶嘴对面。
(2)提梁壶:壶把在壶盖上方成虹状者。
(3)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呈彩带飞舞。
(4)握把壶:壶把如握柄,与壶身成直角。
(5)无把壶:无握把,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2、据壶盖造型
(1)压盖壶:壶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2)嵌盖壶:壶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3)截盖壶: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3、根据壶底的不同造型
(1)捺底壶:茶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2)钉足壶:茶壶底上有3颗外突的足。
(3)加底壶:茶壶底加一个圈足。
4、据茶壶外形

(1)圆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构成的茶壶。骨肉匀称、转折圆润、隽永耐看。
(2)方器: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构成的茶壶。线面挺刮平整、轮廓分明,显示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
(3)塑器:仿照各类自然动、植物造型并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茶壶。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构思奇巧、肖形而不俗套;理趣兼顾,巧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彩,取得神形兼备的效果。如树瘿壶、南瓜壶、梅桩壶、松干壶、桃子壶等等。
(4)筋纹壶:茶壶壶体作云水纹理,口盖部份仍保持圆形。如鱼化龙壶、莲蕊壶等。
评论
0 赞
暂无评论
铸铁茶壶和玻璃壶的区别
养生壶和直接电磁炉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区别。
1. 使用方式不同:养生壶通常是将药材加入水中,经加热煮沸后,喝下水中的药汁。而直接电磁炉则是用于直接加热食物,炒菜、煮粥等。
2. 加热方式不同:养生壶一般采用传统的加热方式,如火炉、燃气灶等。而直接电磁炉则采用电磁感应加热,通过磁场和锅底的铁炉的相互作用来加热锅底。
3. 材质和结构有差异:养生壶多采用陶瓷或玻璃材质,而直接电磁炉则通常采用不锈钢、铸铁等材质。此外,养生壶的设计结构更注重保持水的温度,保持药材的有效成分。
4. 功效追求不同:养生壶主要追求的是药材的营养保健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等。而直接电磁炉则更多用于一般的烹饪需求,不注重保留食材的药理成分。
综上所述,养生壶和直接电磁炉在功能、使用方式、加热方式、材质结构以及追求的功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选择使用哪种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偏好来决定。
金属茶壶跟陶瓷茶壶的区别
陶瓷(Ceramics),陶器和瓷器的总称,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1400℃。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Silicate Industry)的范畴。
紫砂是多种矿物质共存,耐酸耐碱含铁的粘土质粉砂岩,含有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钙、等。不含任何有害金属物质,且富含铁、硅、钙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降低胆固醇,紫砂器皿在食品的烹煮过程中不但能保存营养成分,还能避免有害金属元素摄入等方面。
紫砂和陶瓷的区别:
1.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它的微孔结构能使紫砂壶泡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之真香真味,令泡茶“盛夏越宿而不馊”。
2.紫砂所含的部分微量元素能够活跃分解脂肪的酶素。科学实验证明,纯净水经过紫砂壶泡茶后,将矿化PH值7.1左右的弱碱性,有利于人体弱碱性健康的形成。
3.紫砂冷热急变性能好,不会因为温度突变而胀裂。紫砂被用于炊饮器具的1000多年历史,以及现代科学的检测分析,都证明它不含任何有害人体的元素。相反紫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元素,起到保健防病作用,防止人体摄入过多的铝离子而早衰,对预防老年痴呆症、儿童助长益智、女士纤体美容都有妙不可言的功效。
4.紫砂硬度较差,敲击紫砂壶的声音偏闷,而瓷器则清脆悦耳。陶瓷一般都要上釉,紫砂不上釉,就是因为这样的原,陶瓷茶壶透气性非常差,也就没有越用越亮的说法。
三代和四代茶壶的区别
徐友泉发明的,出生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名士衡,是一名陶艺家。
徐友泉不是陶家出身,但其父深爱当时制壶名家时大彬的壶艺,并与之交往。徐友泉自小拜时大彬为师,他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才。他对紫砂工艺在泥色品种的丰富多彩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擅作仿古铜器壶,手工精细。
徐友泉善于配合色土,其作品总是别出心裁,变化多端,『毕智穷工,移人心目』。壶作品有汉方、扁觯、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睡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等诸种款式。泥色应用上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各种色调。徐友泉精研壶艺时,对壶泥色和壶式样有着很多发明和创造。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
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民国年间,由紫砂藏家兼紫砂史学家李景康、张虹合著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紫砂史专著《阳羡砂壶图考》里,在记载徐友泉时写道:“又,友泉尝为吴梅鼎父延揽于家,穷年累月、竭智殚思,制有云罍、螭觯、汉瓶、僧帽、苦节君、扇面方、芦席方、诰宝、圆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 兰、竹节、橄榄六方、冬瓜丽、分蕉、蝉翼、柄云、索耳、番象鼻、鲨鱼皮、天鸡篆珥诸式。”
徐友泉,名士衡,友泉是他的字,明万历(1570年-1619 年)人,生卒年不详。从供春(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年-1566年,生卒年不详)做出第一把有史可考的树樱壶到徐友泉的年代,中间只不过隔了 50-70年左右,经历了赵梁、董翰、袁锡、时朋(时大彬之父)“四名家”以及时大彬这两代人。
徐友泉是时大彬的弟子,这样算来,他应当是紫砂壶史上自供春之后的第四代人物了。小编翻遍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紫砂文化典籍,尚未发现徐友泉之前有谁做过西施壶的记载。徐友泉是有史记载做过西施壶的第一人。
本文《玉茶壶和红茶壶的区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2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