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常识 > 碧螺春红茶和黑茶的区别

碧螺春红茶和黑茶的区别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4:42 点击52次

碧螺春红茶与白茶的区别

碧螺春好。

1、产地区别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西洞庭山,而毛尖茶多产于河南信阳、陕西安康、贵州都匀。

2、口感区别

碧螺春与毛尖的口感区别特别明显,碧螺春冲泡以后带有浓烈的自然芳香,而且会有种花果的香味,泡开以后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而毛尖在冲泡以后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

碧螺春红茶与碧螺红茶的区别

2022年碧螺春春茶参考价格 

碧螺春红茶200-1200元/斤。

明前头采,一般为三月中下旬,精选碧螺春茶一芽一叶炒制,颜色嫩绿、芽叶饱满、产量稀少。明前特一级洞庭碧螺春价格1680元每斤,明前头采,精选碧螺春一芽一叶炒制,产量稀少、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香气嫩香清幽,滋味鲜爽,是茶中珍品。 

正宗原产地太湖西山岛和东山半岛的,纯正手工制作的洞庭山碧螺春茶,每斤的价格一般在两百多到两千多不等。 

2022年正宗苏州明前碧螺春600-1500元/斤起,明后炒青150-500元/斤起,碧螺红茶200-1200元/斤起!

碧螺春和碧螺红茶的区别

(1)手抓

首先用手去感触红茶条索的轻重、松紧和粗细。优质红茶的条索相对紧结,以重实者为佳,粗送、轻飘者为劣。

用手触摸茶叶的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了解红茶干茶的干燥程度。随手拈取一根茶条,干茶通常有刺手感,易折断,以手指用力揉搓即成粉末。

如果是受潮的茶叶,则没有这个特征。但是,在触碰茶叶的时候,不要大把抓,避免手上的汗水渗入茶叶中导致茶叶受潮。

(2)眼观

随手抓取一把干茶放在白纸或白色瓷盘上,双手持盘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红茶干茶的外形是否均匀,色泽是否一致,有的还需要看是否带金毫。

条索紧结完整干净,无碎茶或碎茶少,色泽乌黑油润(有的茶还会显现金毫)者为优;条索粗松,色泽杂乱,碎茶,粉末茶多,甚至还带有茶籽、茶果、老枝、老叶、病虫叶、杂草、树枝、金属物、虫尸等夹杂物,此类茶视为次品茶或劣质茶。

此外,通过冲泡后看汤色和叶底也能进行辨别。优质红茶的汤色红艳,清澈明亮,叶底完整展开、匀齐,质感软嫩;次品茶和劣质茶的汤色则为红浓稍暗、浑浊的色泽,有陈霉味的劣质茶则表现出叶底不展、色泽枯暗的特征。

(3)鼻嗅

即利用人的嗅觉来辨别红茶是否带有烟焦、酸馊、陈味、霉味、日晒味及其他异味。优质红茶的干茶有甘香,冲泡后会有甜醇的愉快香气,次品茶和劣质茶则不明显或夹杂异味。

事实上,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和加工技术(如萎凋、发酵等)控制不当,或者因红茶成品储藏不当,就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品质的气味。

然而,有些不愉快的气味含量较少,嗅干茶时不容易被发觉,此时就要通过冲泡来辨别,发现含有酸馊味、陈味、霉味的茶,其气味不是太浓重,可以尝试通过烘焙处理后来改善品质。

(4)口尝

当干茶的外形、干燥度、色泽、香气等都符合选购标准后,可以取若干茶放入口中咀嚼辨别,根据滋味进一步了解品质的优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汤来进行品评。优质红茶的滋味主要以甜醇为主,小种红茶具有醇厚回甘的滋味,工夫红茶以鲜、浓、醇、爽为主。这些特征在次品茶身上则不明显,而劣质茶的滋味为浓涩和苦涩,甚至有异味。

碧螺春的鉴别和红茶的鉴别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喝碧螺春和红茶的人很多,喝碧螺春和红茶的人也很多,所有了解它们的鉴别

碧螺红茶和红茶有什么区别

红碧螺跟红茶区别为:起源不同、产地不同、工艺不同。

一、起源不同

1、红碧螺:红碧螺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2、红茶: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二、产地不同

1、红碧螺:红碧螺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西山镇十二个行政村,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

2、红茶:红茶主产地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三、工艺不同

1、红碧螺:红碧螺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2、红茶:红茶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碧螺春红茶和绿茶哪个贵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

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本文《碧螺春红茶和黑茶的区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05612.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