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与日本韩国茶道的区别
韩国的茶道分为煮茶法、点茶法两种。
韩国人民喝茶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亚洲国家,茶文化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普遍存在。
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再度复兴并发展迅速,韩国为此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把国民的教育与茶文化结合在一起。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有:
一、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是有定式的。正是定式的不同,才使日本茶道分成了许多不同流派。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而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中国茶道,也称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世俗。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品与质,雅士在于茶之韵,禅宗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二、制作工艺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精细的茶末的。而中国则将重点放在茶叶上,中国在制茶技艺上面是极其讲究的。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记载,日本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三、构成要素不同:
到了江户时期,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明显地表现是其构成要素不同。对于日本茶道,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中国茶道,其主要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这样看来,中国茶文化更讲究意境。
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日本茶道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但茶文化的本源则是来自中国唐朝(618~907年)。
中国唐朝的茶圣陆羽(733~804年)所著的《茶经》首先传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系统性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知识。但这一时期茶文化随战乱被人遗忘,未能发展下去。
随后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晚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带回了茶的制法和喝茶的习惯,但仅在贵族和僧人等上层人士之间流行。
到了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佛教临济宗的开山祖师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茶种并种于日本九州,后来还送了一些给宇治的明惠上人,这便是后来日本著名的“宇治茶”的起源。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和喝茶的习惯渐渐普及。1214年,荣西禅师将所著的《喫茶养生记》一书和茶叶一起进献给幕府将军源实朝,将茶文化传播到了武士阶层。
同一时期的佛教曹洞宗的开山祖师道元禅师以中国佛教禅寺的清规为主,写成“永平清规”一书,书中对供奉茶水的礼仪、作法等“茶礼”有详细描述,成为了日本茶道作法的起源。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对比
宋代点茶道分为:寺院、文人和宫廷,不同圈子其点茶操作方法也不同,其中寺院的点茶道传入了日本。宋代点茶主要用汤瓶点注,其比较注重技法,注重品茶和点茶的自身感觉和审美。其并不太注重栽之以道,顶多是修禅养性、格物致知的凭借。
日本抹茶道在宋代寺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在珠光、绍鸥、利休的完善下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草庵茶道,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讲禅引入了茶道,在茶道过程中修禅养性,这也正是日本茶道礼节严谨,规矩众多的原因,所以日本的抹茶道更像是一个宗教,所不同的是寺院里修禅的僧人变成了茶室里的茶人,这也正是日本茶道至今存在的原因。
本文《普通茶道跟网红茶道的区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13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