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咸艾糍是什么馅
材明细
主料
糯米粉
400克
粘米粉
100克
艾草
适量
辅料
冬菇笋干肉馅
适量
花生芝麻糖冬瓜馅
适量
艾糍的做法步骤
1准备材料
2艾草洗净略煮,过冷河,切碎备用
3取1/4糯米粉加水搓成汤圆状煮熟
4粉类艾草加3步骤的熟粉和水,揉成面团
5冬菇笋干肉馅炒熟,做咸馅料
6花生芝麻炒熟碾碎,加糖冬瓜及糖,做甜馅料
7手上抹油,取面团包馅料做自己喜欢的形状
8蒸笼里放粽叶垫着艾糍,水开后放进去蒸8分钟即可。
客家话的艾糍粑叫什么
艾糍粑也叫清明糍粑,通常于清明节前后采摘刚出芽时的艾草制作,是融水清明节时用来祭祖的食品之一,也是融水一种特有的民间小吃,一个个绿油油的,圆润饱满,散发着艾草特有的清香和糍粑天然的糯香,和着香甜的花生芝麻馅,让人食欲大增。
艾糍外面裹的白色是什么粉
1、“腌面+三及第汤”
这是梅州人永远的早餐。新梅州人爱上了这个简单的味道,老梅州人离不开这个早已习惯了的味道,身在异乡的梅州人更是深深怀念这个满是回忆的温馨味道。
2、新鲜鱼煮粉
首先是新鲜,现宰的鱼头、鱼肉、鱼肠配上纯手工鱼丸,煎熬出奶白色浓汤,倒入烫熟的粉丝中,一碗新鲜鱼煮粉便大功告成了。
3、正宗盐焗鸡
选取本地嫩鸡,宰杀后除去内脏洗净晾干,然后用竹制草纸将整只鸡严实包好,埋入炒过的热盐堆中通过文火焗熟。取出后将其拆骨撕成丝肉片装盘,再配以姜油或麻油。皮软肉嫩,香气四溢,并有良好的温补功能。
4、梅菜扣肉
将肥瘦均匀猪肉(三层肉)切成长方块,先将猪肉煮熟,后下油锅炸酥猪皮,捞起即加拌上等梅菜、姜丝、蒜仁、精盐、酱油、白糖装碗,放于锅内文火蒸烂。特点是:鲜美软滑,咸甜适中,肥而不腻,色香味俱佳。梅菜扣肉与盐焗鸡已成为客家菜肴的“龙头老大”,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5、酿豆腐
馅料选用剁成碎粒的香菇、鱿鱼、虾仁、猪肉、少量咸鱼等,加拌适量味精、白盐、淀粉,一齐塞入鲜嫩的豆腐块中间,或蒸或焖,或煲或炸或煮,熟后即可食用。将其在锅内煎至半面暗红,即成红烧酿豆腐,再撒少许葱粒,蘸五香酱料趁热进食,“咸香肥滑”顿时充满口感,别有一番风味。
6、客家娘酒鸡
把一只本地土鸡或公鸡宰杀洗净后切成块,先用花生油、姜丝与鸡块放进锅内炒香,再倒入1~2斤梅州特产客家娘酒一并文火焖熟,又香又甜又滑,美味可口,补中益气。客家妇人生育小孩“坐月子”、老年人病后体弱,多数食用娘酒鸡以大补身体。
7、笋 粄
此为典型的客家风味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笋粒、鱿鱼、虾仁、香菇、豆腐干、五花鲜肉等为馅料,包裹成形似饺子而大于饺子的“笋粄”,猛火蒸熟,涂抹少许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
8、开锅肉圆
先将新鲜刚宰鬃头瘦肉切成小条状,干虾米用水浸泡软洗净,吸干水分,拌入切好瘦肉中,加入干薯粉,调入味料,拌匀挤成小圆状,放入盘中,放入蒸笼用猛火蒸约10分钟刚熟出锅即成。
9、姜糟焖狗爪豆
选用狗爪豆用水煮,开边用清水冲漂12小时,剥净外衣,切成段,起油镬,加入少量油,下姜丝、蒜茸爆香,落狗爪豆、糟汁、金不换、煸炒加少量汤水调入味料焖至浓香,推入湿粉勾茨加尾油上盘,即成。
10、味酵粄
把大米磨成浆后拌适量土碱水,再用开水冲浆,盛于小碗蒸熟即可。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状,沾甜酱油(红味)佐食,故名味酵粄。也可切片油煎,味道咸香。或切块下锅,加配葱、蒜、肉粒、胡椒粉进行烹炒,鲜香韧滑,深受海内外宾客欢迎。
客家艾糍粑的来历
艾糍粑民间常于清明前后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团,香糯可口。南方的艾糍粑用艾叶的嫩苗煮出墨绿色的叶汁,与糯米粉搅拌在一起和成团,摘下菠萝蜜的叶子当碟子,根据口味的不同还可放芝麻馅,可清蒸也可以油炸,味道鲜美,入口香甜。
【艾叶糯米糍】——特点:香甜软糯,有一股清香味,好吃得停不下来
【所用食材】艾叶一斤,糯米粉700克,花生,红糖
【调料】食盐、食用油
【用具】竹壳(也可用香蕉叶、大菜叶子)
——开始制作——
步骤一:先开始准备我们的花生馅,准备口无水无油的锅,倒进一斤的花生米去,先用中小火不停的炒热花生,再转最小火再不停的炒制花生,大概炒了十分钟,花生叭叭向的时候,用手一搓花生衣,能搓得掉就可以关火,再翻炒至稍凉点就可以倒出大碗里放凉。放凉后把花生衣搓干净,把花生米倒入料理机中慢慢的打碎成馅,再倒出大碗里,依个人口味对甜的要求加入红糖拌匀备用。
步骤二:因为艾叶是野生的,没经过人工管理,所以在摘艾叶的时候会有很多泥沙和杂草之类的,我们就要把艾叶彻底的清理干净,清洗上更要多清洗几遍,以保证艾叶无沙无杂草,不然非常影响颜色和口感。洗完艾草后,锅内烧开水,加点盐和食用油防止艾草发黄,再把艾草倒进去焯软即可捞起放进料理机中打成艾汁备用。若水不够,可以加点焯艾叶的水进去打。
步骤三:取个祖传的青花瓷大碗,倒入糯米粉,打出来的艾汁还是很烫的,边倒艾法边搅拌,最后下面和面柔软适中的面团,封上保鲜膜醒半个小时即可。
步骤四:醒好的糯米团用手揪一个挤子,搓圆再弄成窝窝状,装入适量的花生馅,再用虎口收紧搓圆,记得用虎口收紧实,这样的口感会更好哟!
步骤五:艾糍全部做完后,把它一个个的装进竹壳里,(我家乡一直沿着传统的做法就是用竹壳蒸糍粑的),再放进蒸屉里,锅内烧开水,把艾糍放上去隔水大火蒸10分钟关火,为了防止艾糍回缩,静待三分钟后再开盖食出来吃。
香甜软糯的艾叶糍粑就制作完成,给分居分了几个,可高兴坏邻居了,因为她家不会做,想吃外面还没得卖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下几个小贴士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贴士:
1、艾叶现在这月份很娇嫩,所以在焯的时候要加点盐和食用油去焯,这样艾叶就不会发黄了。
2、花生馅加的糖必须是红糖,因为红糖和艾叶的性质一样是温补性的,千万不能加白糖哟!
3、和糯米粉的时候一定是要热开水和,这样和出来的粉团黏性才高,包糍的时候又好包,成品出来也更好吃。
客家人艾糍的习俗
1、扒皇舟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扒龙舟”,相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宋帝赵罡当时被元军前截后追,从失守的宋都临安(今杭州),经福建沿海仓皇逃至新安县九龙土瓜湾(今属香港),期间恰逢端午节,赵罡观看了当地的龙舟比赛,一时兴起,以护驾有功为名,御赐黄缎巨型罗伞给乡民。扒龙舟从休闲娱乐活动,演变成竞赛运动项目,罗伞逆风阻力,才逐渐消逝。
2、挂黄葛藤
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3、吃艾糍
广宁县的端午节好比“卫生防疫节”,很多习俗都跟卫生息息相关,比方说与端州一样,习惯将艾草、菖蒲悬于门户。有的地方还喝蒲酒,把酒洒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蝎。广宁人端午包粽子的同时也用艾草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并认为端午节始源于“夏至”,因此广宁民间素有“到五月节才收棉被”之说。
本文《客家艾糍和红茶的区别是什么》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13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