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常识 > 毛尖与红茶的区别在哪

毛尖与红茶的区别在哪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1:29 点击64次

毛尖与红茶有啥区别

毛尖是绿茶。毛尖,属于绿茶或黄茶的一个子产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茶青炒制后命名为毛尖。较著名的有古丈毛尖、白马毛尖、沩山毛尖、信阳毛尖、赣州上犹毛尖。外形比较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香气香远悠长,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 毛尖,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

红茶特征:红汤红叶。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①,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信阳毛尖和红茶的区别

是绿茶。信阳毛尖作为全国排名前十位的名茶之一,最著名的产品就是明前茶和雨前茶。这两种茶都是绿茶系列。信阳毛尖均生长在海拔800米的黑龙潭首峰,不仅阳光充足,而且昼夜温差大,形成了毛尖白毫满布、入口清香、回味甘甜的独特口感。

茶农采下鲜茶叶后,经手工揉制,高温瞬间杀青就可以上市出售。

毛尖跟云雾茶的区别

信阳毛尖要好的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阳毛尖的汤色呈淡青色,更符合饮茶人的审美观。信阳选料用的都是初生的嫩芽,泡开以后汤色明亮通透。而英山云雾茶用的是老芽,泡成的茶水汤色稍显混浊。

二是信阳毛尖不但香气持久,而且回味甘甜,而英山云雾则过于苦涩。

毛尖和普通茶的区别是什么

都匀毛尖和信阳毛尖都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对于很多喜欢喝毛尖的茶友们来说,难免会将他们两者拿来比较。那么,都匀毛尖和信阳毛尖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都均毛尖与信阳毛尖区别

都均毛尖与信阳毛尖区别

ROUND1——干茶

信阳毛尖茶: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都匀毛尖茶: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

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都均毛尖与信阳毛尖区别

ROUND2——茶汤、香气

香气: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都匀毛尖:开汤后的都匀毛尖茶,其香气嫩香(比板粟香,但不是板粟味、有点像鸡汤气味)、滋味浓甘(有点苦而又回甜)。

茶汤: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

都匀毛尖茶汤清亮。其茶汤色中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都均毛尖与信阳毛尖区别

ROUND3——水温、口感

信阳毛尖:水温(75~80°C)、投茶量(3~5g)

都匀毛尖:水温(70°C)、投茶量(3~5g)

信阳毛尖内质香气高鲜,有熟板栗清香且回甘,汤色鲜绿,滋味鲜醇。

都匀毛尖略带质感。柔和和谐,带有芳香野草和甜味。

ROUND4——鉴别真假

信阳毛尖如何鉴别真假?

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

正宗的信阳毛尖饮后喉部有甜甜的凉凉的回甘,某些极品信阳毛尖沁人心脾,品饮后极为舒服,而假的信阳毛尖饮后通常无回甘。

毛尖和红茶哪个更好

这两个茶是不同茶类,说不出那个好,看个人喜好。

龙井毛尖属于绿茶,选取最鲜嫩茶尖鲜叶作为制作原料,属于未发酵茶类制成的成品茶纤细挺直,圆润光滑,保留茶叶白毫,冲泡后入口茶汤鲜爽,回甘持久,清香入鼻。

铁观音是乌龙茶(青茶),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成茶后清香雅韵形似“乌龙”,冲泡入口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回甘明显。

本文《毛尖与红茶的区别在哪》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102711.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