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泡好碧螺春茶
碧螺春最佳冲泡方法如下:
1、茶具的选用:
透明度佳的玻璃杯是冲泡首选,除玻璃杯外,白瓷茶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瓷茶具造型更为雅致,托在手中手感细腻,比玻璃杯更易于保温。
2、水温的控制:
冲泡绿茶最适宜的水温在85℃左右,水温太高不利于及时散热,茶汤会被闷得泛黄,口感苦涩,带熟汤之气。冲泡两次之后水温可适当提高。
3、冲泡三法:
冲泡绿茶有3种常用的方法,即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上投法是一次性向茶杯中加入足量热水,待水温适度时放入茶叶。此法水温要掌握得非常准确,越是嫩度好的茶叶,水温要求越低,有的茶叶可在水温70℃时再投放。
中投法是在投放茶叶后,先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稍加摇动使茶叶吸足水分舒展开来,再注至七分满热水。此法也适合较为细嫩的茶叶。
下投法与前两种不同,它是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内倒入足量热水。此法适用于细嫩度较差的一般绿茶。
4、冲泡次数:
冲泡品饮绿茶以前三次冲泡为最佳,至第三泡之后滋味已经开始变淡。
怎样选好的碧螺春茶叶呢
1、看外形特征选购:碧螺春在采摘的时候一般采摘未展开的芽叶,叶形卷曲,加工之后这个特点依旧存在,茶叶比较纤细,卷曲成螺形,且覆盖了一层绒毛。挑选时要注意看叶片是否完整,有无老黄叶片,而且一般来说,好的碧螺春是没有叶柄的。
2、观色泽外观选购:好的碧螺春颜色银绿,色泽柔和自然。挑选时要注意观察,颜色太过鲜艳,看上去很假的,可能加了色素。
3、看茶汤选购:好的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颜色青黄柔和,茶水清澈明亮。颜色鲜艳、明显发绿的可能加了色素。
碧螺春茶叶最初制茶方法
碧螺春的制作步骤中,主要有杀青、揉捻搓团显毫和烘干。至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先斗然后双手翻炒,并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大约要(3~5分钟);
2、锅温70~75°C,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这时的时间为(12~15分钟)左右;
3、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大约(13~15分钟);
4、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大约(6~8分钟)。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汤色碧绿,味道清雅,经久不散。
碧螺春的功效与作用
泻下、去燥湿、清热、泻火、解表、补益缓和。碧螺春又名碧萝春、佛动心,主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碧萝春是绿茶代表产品之一,味甘、苦,性凉,归心、肝、脾、肺、肾经,其功效能泻下、去燥湿、清热、泻火、解表,补益缓和。可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利尿,可消除水肿;抑制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适合饮用;抗菌、抑菌,对于口腔炎、咽喉肿痛有一定的效果;茶中的咖啡碱、叶酸、泛酸等可减肥;茶中的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结合,可提高牙齿抗龋的能力;清咽解酒,醉酒后饮用碧螺春,可起到戒酒的作用。
碧螺春的禁忌
1、不能饮用冷的碧螺春茶。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
2、不能空腹饮用碧螺春茶。空腹饮茶,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
3、碧螺春茶太烫不能饮用。太烫的茶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长期喝烫茶,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病变。
4、不能饮用太浓的碧螺春茶。浓茶含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
5、碧螺春茶不能冲泡时间太久。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可能自动氧化。
6、碧螺春茶汤不能搁置时间太久,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很不卫生。
7、碧螺春茶冲泡次数不能过多。一般茶叶在冲泡三四次后就没有什么儿茶素了,几乎没有保健作用了。
碧螺春茶叶采摘技巧图解
碧螺春是一种中国绿茶,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赋予了它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以下是碧螺春烘茶的基本过程:
1. **采摘鲜叶:** 碧螺春茶叶一般在春季采摘,通常选择嫩芽和嫩叶为原料。采摘的叶子要新鲜、嫩绿,质地柔软。
2. **萎凋:** 采摘回来的茶叶先经过萎凋处理,即将茶叶在通风处摊开,让茶叶自然地流失水分,使其变软。
3. **杀青:** 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即在高温下烘烤茶叶,以停止茶叶内部的发酵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可以保持茶叶的绿色和清香。
4. **揉捻:** 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形成茶叶的形状。对于碧螺春,揉捻的过程要轻柔,使得茶叶不断卷曲成螺旋状,这也是碧螺春得名的原因。
5. **烘干:** 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以去除茶叶表面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干燥状态。烘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控制好,以保持茶叶的色泽和口感。
6. **分类包装:** 最后,经过烘干的碧螺春茶叶会进行分类和包装,以便保存和销售。
以上就是碧螺春烘茶的基本过程,每个步骤都需要经过精心的处理,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碧螺春茶叶炒制过程图解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碧螺春茶叶制作要求很高,早春时期,茶芽初发,芽尖部分,即“一旗一枪”不超过2厘米时采摘下来,经过杀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茶叶采摘方法与技巧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特级洞庭碧螺春还需要增加一步鲜叶拣剔,即人工将芽头挑出,单独进行炒制,其整体采摘时间为每年清明前后至谷雨季节,采摘的散的特点为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
本文《怎么采摘碧螺春茶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6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