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下来后为何要摊青
是制茶的一道程序。
在湖北恩施来凤县,人们采摘一种叫“显齿蛇葡萄”植物的藤蔓茎叶,用竹背篓背回家中,经摊青、杀青、揉捻、发酵、自然堆放、烘干等程序,制成具有保健功效的土家“藤茶”。
摊青,就是通过平铺摊放,使鲜叶失水的过程。散发茶叶中的水分及青草气,使茶叶变软,便于下一步工序——杀青的进行。
茶叶采摘下来需要晾晒么
不是的,应该是如下操作
萎凋,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分,这个过程称作萎凋。
发酵,发酵越多,加工的味道越重,杀青,分为炒青与蒸青,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茶叶继续发酵,揉捻,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干燥,制茶,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前者外形不好看,品质也还不稳定。
茶叶杀青后为什么要摊晾
(1)在阴天或晴天选摘已舒展、完整的茶叶,并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晾在竹席上摊放5h至茶叶含水率为65-75%;
(2)将上述步骤得到的茶叶放置在农药降解装置中降解残留农药,再将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100℃下烘干5-10min,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45-50%的乙醇中1-2min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15-60KHZ、80-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6-8min;
(3)将上述步骤得到的茶叶进行烘干,再将烘干后的茶叶放入新鲜竹筒内,对茶叶进行有氧发酵,发酵时间为2-3天;
(4)将上述经发酵处理的茶叶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30min;
(5)将上述经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汽热杀青机中进行三次杀青处理,第一次杀青温度为195-210℃,第二次杀青温度为170-195℃,第三次杀青温度为120-135℃;
(6)将上述杀青完成后将茶叶转移至解块机中将茶叶分散,散发余温,茶叶解块后摊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烤,至茶叶含水率为20-30%时取出;
(7)将上述茶叶取出后摊晾回潮,摊晾厚度为2-3.5cm,摊晾时间为25-35min,茶叶回潮后于80-90℃进行做形,然后再烘干至含水率≤6%。
所述步骤(2)中农药降解装置为光谱箱,所述光谱箱由控制器调控间隔发出红光、蓝光和紫外线,所述红光波长为650-750nm,蓝光波长为500-600nm,紫外线波长为420-480nm,所述间隔时间为0.01s。
所述步骤(3)中发酵温度为26-34℃。
所述步骤(4)中揉捻采用轻、重、轻顺序进行,轻柔1-2min后重揉3-4min,然后再轻柔1-2min。
茶叶摘回来都需要摊凉萎凋吗
茶叶的炒制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环节,炒制不当会导致茶叶苦涩、酸败、失去原本的香气和滋味。因此,在炒制茶叶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对于刚摘的茶叶,最好选择早上或晚上天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炒制,这个时候茶叶的含水量较高,比较容易加工成形,而且炒制的过程中容易控制温度,避免茶叶被烤焦或炒糊。
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几步:
1. 大批量摘采茶叶后,应尽快将其运往加工场地。
2. 所用设备要干净卫生,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3. 将茶叶均匀铺在烤盘上,预热至100度左右。
4. 逐渐调整加热温度,开始炒茶。要注意翻动茶叶,避免过度烘焙。
5. 炒制完成后,要及时停火,让茶叶冷却并放置一段时间,让其松散、回潮,并吸收更多的香气。
总之,刚摘的茶叶炒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茶叶种类、含水量、天气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是自己加工茶叶,可以多尝试几次,找到最佳的炒制时间和温度。
新鲜茶叶为什么要杀青
就是把采摘的新鲜茶叶在热锅上炒,杀青是制茶工艺重要环节,通过杀青破坏鲜叶中的氧化酶的活性,使茶叶变软,蒸发鲜叶的水份。
茶叶烘干前为什么要杀青
两者目的不相同。
杀青是为了在短时间内使得植物里面的酶失活,楼主应该知道新鲜的植物样品,里面仍然进行着很多代谢反应、特别是酶,可能会将你想要测定的物质降解,影响实验结果。烘干一般选择在70到90度,目的就是除去植物中的水分。很多生化指标测定前都需要进行杀青处理,当然像酶活性或是一些受热分解的物质除外。希望对你有帮助。楼主,最常见的就数多糖还有糖苷,必须让采集的新鲜植物材料中的水解酶失活,否则容易将多糖转化为单糖;酚类化合物,这类物质提取中很容易被氧化酶氧化,需要灭酶处理;生物碱的提取也需要灭酶处理;甾体类化合物中的强心苷,容易被酶解为次级苷,需要使酶迅速失活,等等。不杀青直接烘干的话,得看是具体哪种养分物质。我不是很明白楼主你指的矿质营养是什么?如果直接就是矿质元素的话,像N、P、K这些,应该没多大影响,因为不管化学成分怎么变,元素是不会变的,而且这些元素测定还需要用浓酸进行消解。至于碳素养分的话,楼主你是不是指糖、蛋白等化合物,糖的话肯定是有影响的,蛋白的话,测定时一般选用新鲜材料,不需要经过杀青处理。本文《茶叶采摘下来为什么要摊凉》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5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