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入库记录表怎么写
1. 中茶可以通过查询入库信息系统来查找入库信息。
2. 中茶建立了入库信息系统,将每一批次的茶叶入库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通过该系统,可以明确了解每一批次茶叶的入库时间、数量、来源等详细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中茶进行库存管理、追溯产品来源等工作。
3. 此外,中茶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仓库等相关方进行沟通和查询,获取更详细的入库信息。
这样可以进一步了解茶叶的质量、存储条件等相关信息,为中茶的采购和销售提供参考依据。
对茶叶的观察记录表怎么写
七年级植物观察记录表中,要分清楚观察的时间和观察的地点以及观察的名称,还要写清楚观察到的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观察时还要写用到了什么仪器,比如说照相机放大镜。
观察表上面要填的分的小组的学生名单,组长是谁?
记录员是谁?有哪些学生参与?
茶叶留样记录怎么填写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如下:
采摘 → 萎凋【 晒青--(复式萎凋即二晒二晾)--晾青】 →做青【摇青与做手(反复多次)】→ 炒青--(双炒双揉)--揉捻→ 初焙(即毛火、俗称“走水焙”) →扬簸 → 晾索(摊放)→ 拣剔 → 复焙(足火)→ 团包 →补火→毛茶装箱
一、采摘
武夷岩茶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伸育均臻完熟,形成驻芽后采一芽3~4叶,对夹叶亦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
采摘
采摘的要求,掌心向上,以食指勾住鲜叶,用拇指指头之力,将茶叶轻轻摘断。采摘的鲜叶力求保持新鲜,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品质的现象发生。
二、萎凋(二晒二晾)
萎凋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软化叶片,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萎凋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成茶品质的优劣。
开青
茶青进厂后,即倒入青弧内,用手抖开(避免内部发热红变)。将茶青匀摊于水筛中(俗称“开青”),每筛鲜叶约0.5公斤,摊好后排置于竹制萎凋棚上(俗称“晒青架”)根据日光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以及鲜叶老嫩和各品种对萎凋程度的不同要求灵活掌握,此法称为“晒青”。
晒青
初采茶青,因水分多,富有弹性,经日光晒后叶片渐呈萎凋状,光泽渐退,将两筛并为一筛,摇动数下,再晒片刻,即移入室内晾青架上,称“晾青”。
三、做青(摇青与做手)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做青还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摇青
具体做法:茶青移入青间前,均需将茶青摇动数下,然后移入较为密闭、温湿度较稳定(温度25℃左右、湿度70%~80%)的青间。放置青架上,静置不动使鲜叶水分慢慢蒸发,继续萎凋。经1~1.5小时后,进行第一次室内摇青,摇青次数约十余下。第二次摇青时可见叶色变淡,即将四筛茶并为三筛,再进行摇青,同时用双手掌合拢轻拍茶青一二十下,使青叶互碰,弥补摇动时互撞力量的不足,促进破坏叶缘细胞(俗称“做手”)。
四、炒青与揉捻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
炒青
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即取出揉捻。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筛中。将炒青叶压于揉茶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
揉捻
五、初焙(毛火)
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焙房窗户须紧闭,水分仅能从屋顶隙缝中透曳,温度控制在100℃~110℃。将炒揉的茶叶均匀放置狭腰篾制的焙笼中,摊叶厚度为2~3厘米,然后将焙笼移于焙窟上,约10~12分钟,翻拌三次。岩茶初焙,是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仅十一二分钟)进行,这样可最大程度减少茶叶中芬芳油等物质的损失,又可使酵素失去活力。
初焙
六、扬簸、晾索、拣剔
茶索经初焙后水分蒸发过半,叶呈半干状态,此时茶叶的化学变化暂时停止,即进入以下几个工序:
扬簸:茶叶起焙后,倒入簸箕弧内,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夹杂物。扬簸在烘焙房内进行,簸过的茶叶摊入水筛中,每六焙拼一水筛,厚度约为3~5厘米,然后移出焙房外,搁于摊青架上晾索。
晾索: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然后才能交拣茶工拣剔。
拣剔: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
拣剔
七、复焙(足火)
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方法:经拣剔的茶叶,放入焙笼内,每笼约0.75公斤,将其平铺于焙笼上,进行烘焙。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以100℃左右,焙至二十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翻茶。其后,焙至约四十分钟,进行第三次翻茶。三次翻茶后,再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茶即成末,说明茶已足干。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每次翻茶时焙窟的火堆,须进行一次“拨灰”,即用木制小焙刀,在火堆边沿将灰拨匀,使火力均衡,并控制火温。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火慢炖。
复焙
八、团包
茶叶在炖火后,即“起焙”进行团包。
九、补火
目的是去除纸上的水分,避免被茶叶吸收而发生霉变。
十、毛茶装箱
补火后,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存储。
采摘蓝莓劳动过程怎么写
139蓝莓场是一个用于种植蓝莓的农田或农庄。在这里,人们会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以确保蓝莓的生长和品质。同时,蓝莓场也常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蓝莓或购买新鲜的蓝莓产品。
在一些企业里工作的年轻人也会将“蓝莓场”作为一种轻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的象征,以及员工福利待遇较好的工厂或公司的代名词。这是因为蓝莓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需要大量人工参与才能完成良好品质的产出。在许多情况下,“蓝莓场”“工人”,被调侃为打枣机一样的存在。同时这也暗含着在一些企业里工作的年轻人的真实状态。
总之,“139蓝莓场”的含义较为丰富多样,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绿茶杀青过程记录表格模板
杀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辐射杀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目前日本、俄罗斯、印度应用较多。我国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目前世界各产茶国普遍使用。
杀青一般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等原则。蒸青则要“高温、快速”。
茶叶杀青主要有三个作用
1、去除青气散发香气;
2、使茶叶失水变软;
3、终止茶叶发酵。
杀青的两种方式
有机械杀青和手工杀青两种,目前以机械杀青为主。
1、机械杀青
机械杀青,适于大批量的生产,只需一次炒、揉。锅温300—350℃。掌握多闷少扬,高温,快速短时,小锅的原则,炒2—3分钟,至适度起锅揉捻。
2、手工杀青
分初炒和复炒两次。初炒,锅温240—260℃,投叶量1.5左右。青叶下锅,先闷炒,待叶温上升,即扬炒。采取多闷少扬,炒匀炒透的原则。翻炒的快慢,视叶子受热程度灵活掌握,做到看青炒青。含水量较少,叶片较薄的奇种以闷炒为宜,火温宜低,时间宜短些。叶子肥大含水量较高的水仙应采取高温闷扬结合的方法,时间宜长些。
一般趁热揉捻,揉后进行第二次杀青,又叫复炒。复炒锅温200—240℃。将初揉叶撒在锅内闷炒十几秒钟,炒到烫手时起锅,进行复揉
杀青的适度标准: 杀青到叶子变软,富有粘性,叶色转暗,发生清香,无青臭气,失水约15—22%时,即为适度。
茶叶品质审评记录表怎么填
首先对小学三好学生评审登记的候选人的信息进行详细填写,比如姓名,年龄,班级等。
其次,对小学三好学生评审候选人的参选事例或优点进行填写。最后根据小学生三好学生评审登记表的其他要求进行填写。
本文《采摘茶叶过程记录表格怎么写》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10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