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人是最早找到玻璃配方的,那是在4500年曾经。这今后,埃及人、罗马人承继前人的这一技术,使之发扬光大。中世纪今后,玻璃制造技术传到了欧洲,并在这一区域蓬勃发展。
传入我国的时刻稍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汉唐时代,因为有了海上交通和丝绸之路,中西文化得以融合,国人对玻璃的知道更进了一步,但还是把玻璃作为美玉或药材看待。
直到17世纪末的清代,它的制造技术及配方才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作为药材的玻璃记载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作为药材的水玉(玻璃)是味辛、性寒、无毒的,能治惊悸心热,安心明目,祛赤眼,治热肿。在古代我国,因为对玻璃了解少,以为它是与玉石同类,生在土中,由千岁冰所化成,故也有称为水晶的。丹家把它用作炼丹的质料,近代也有人称之为料器。
本文《唐代的玻璃茶具》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bolichaju-78.html